北京,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的城市,以其獨特的皇家園林文明招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頤和園、天壇、香山等市屬公園都是首都歷史文明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部都是北京市第一批歷史名園。本年年內,又有多處名園古建完结修繕,向社會開放。
頤和園最著名的景點當數長廊了,它全長728米,共273間,是當代世界上最長的畫廊。廊間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共14000余幅,畫師們將中華數千年的歷史文明濃縮在這長長的廊子上。
從2020年起,頤和園與中國文明遺產研究院协作,開展長廊彩畫病害調查與勘测設計作业。
北京市園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曾承擔1959年、1979年兩次長廊彩畫重繪作业,代表當時顶配水平的畫工均參與了創作。此次修繕,園林古建公司非物質文明遺產傳承中心選派參與了1979年彩畫重繪作业的北京大工匠李燕肇,首都修建工匠王光賓,彩畫作匠師張民光、秦書林,油漆作匠師李海先等5位傳承人,時隔40余年后重繪彩畫。
“在對長廊整體修建彩畫勘测過程中,初次創新性地运用了三維數字化勘测技術手法,結合三維數字化信息採集,通過自主軟件開發,對長廊本體彩畫的病害現狀進行准確記錄和剖析。”頤和園黨委書記、園長李曉光介紹。
通過近三年的長廊彩畫保護修復作业,頤和園長廊获得了較好的修繕質量和作用,整體達到設計預期成效,為后續長廊彩畫整體保護修復的推進供给了具有指導意義的借鑒。
與游人如織的長廊比较,樂壽堂西側的養雲軒顯得低調许多。這座院子裡部分還能看到乾隆時期的修建,光緒時期是嬪妃、命婦、格格的歇息之所。2023年10月,頤和園完结了養雲軒修建本體及院子系統保護修繕。
“活化使用在裝修改造中充沛考慮對文物修建的保護,尤其是對房子原木結構的保護,新增隔斷、燈具、裝飾等盡量不與原房子結構產生關系,用‘置入’的方法對文物修建進行裝飾裝修,既保護了古修建的風貌,又滿足現代运用功用。同時,充沛發揮原修建室內特征,體現古建魅力,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或许地使用原有地磚及原木結構屋頂,做到尊重原有修建特征。”李曉光說,修繕完结的養雲軒正被打造成頤和園研究院。預計將於本年10月中旬正式對游客開放。
在紫竹院公園西北側,有一座行宮,是清代帝后去萬壽寺和蘇州街的駐蹕之所,也是北京大運河文明帶上一顆灿烂的明珠。
紫竹院於2012年完结了行宮及周邊院子的修繕,並於2014年8月正式向游客開放,成為公園舉辦文明展覽及相關活動的重要文明展现場所。后來,行宮的部分房子出現了屋面滲雨、油飾破損等情況,2023年至2024年,紫竹院公園依照市公園管理中心的統一布置,啟動了紫竹院行宮修繕(一期、二期)工程。
在施工過程中,恪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堅持“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原做法”,維護文物修建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现在,行宮的修繕作业已基本完结。一磚一瓦皆凝集著工匠們的汗水,一草一木都散發著歷史的韻味。預計在年末前,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清代行宮”將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廣大市民游客面前。
碧雲寺始建於元代,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於1954年對外開放,先后進行過幾次部分性文物修繕作业,可是關閉修繕還是初次,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文物修繕。
作為西山永定河文明帶建設折子工程之一,碧雲寺羅漢堂、菩薩殿等7處文物修建修繕項目自2023年開始,修繕修建面積2800余平方米,約佔全寺修建總量的三分之一,已經提前竣工,將於近期恢復對外開放。
歷史名園是古都北京的金手刺。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市公園管理中心積極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圍繞全國文明中心建設,著力在老城整體保護、中軸線申遺和大運河文明帶、西山永定河文明帶建設方面获得新打破,讓一處處歷史名園煥發新的生機。
市公園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勇介紹:“從2013年開始,我們先后完结天壇、北海、中山、景山公園內住戶騰退,並且收回了被長期佔用的景山少年宮區域、天壇泰元門及園林機械廠、頤和園東宮門公交場站、北海漪瀾堂古修建群,完结了中山公園中心區內兒童游樂場、社稷壇內壇東西排房的撤除,歷史名園的完整性得到極大恢復。景山壽皇殿修建群、頤和園須彌靈境修建群、北海漪瀾堂古修建群、天壇南內壇牆及廣利門、香山革新紀念地舊址等一批重點文物修繕項目也已完结並對社會開放,天壇中軸線原狀陳設、北海漪瀾堂原狀式展陳、頤和園益壽堂進京趕考紅色展等招引了眾多游客。”
隨著頤和園長廊、養雲軒,紫竹院行宮,香山公園碧雲寺的修繕完结,歷史名園將以全新相貌迎候四海游客。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